广州地化所开展2018年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

  

  519-20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开展了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2018年广州科技创新活动周”、“广州科普一日游”系列科普活动。活动吸引了广州中学初中和高中年级师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广州市民约600人的积极参与,新华社记者为此次活动制作了新华社视频。广州地化所党委副书记夏群燕出席活动并致辞。她对参加活动的嘉宾和师生家长表示热忱的欢迎,并承诺广州地化所将会更加努力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加大科普工作支持力度,发挥国立研究单位传播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科普知识的独特作用。 

  2天的系列活动包括参观标本馆、走进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参观者聆听2个科普报告等3个环节。 

  在参观标本馆环节中,馆内摆放了各类型的岩矿/宝玉石、能源标本和古生物化石等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还有老一辈院士和地质学家使用过的地质锤、罗盘、记录簿、显微镜等珍贵的地质物件。在老科学家和研究生志愿者的生动讲解下,参观者仿佛穿越了千百万个世纪,被地球科学和生命演化妙趣横生的进程深深的折服。 

  在参观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室内烟雾仓、14C专用加速器质谱仪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仪等大型科学仪器和实验平台环节中。参观者们身临其境地观摩科学仪器,通过科学家通俗易懂的讲解,了解了科学原理,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到无穷的科学魅力。 

  在科普报告环节中,广州地化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云鹏研究员和宋伟博士分别为广大公众作了“环境遥感技术与典型应用”和“浅谈我国大气污染与烟雾仓模拟”两场精彩的科普报告。宋伟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介绍了我国大气环境与空气复合污染问题,解释了灰霾、臭氧层和PM2.5成因、组成、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危害及解决办法。王云鹏则解析了遥感在环境气候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对南海和鄂尔多斯油气的探测,2008华南极端冰雪灾害和华北灰霾的探测,对植被水体的观察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报告讲解博得了阵阵掌声。在答疑互动环节中,场下听众踊跃发言,提出了遥感技术在军事、航天、大海等更多领域的应用疑问,也对灰霾的有效处理和植被对臭氧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科学家们均对提出的数十个问题给与了认真回答。2个科普报告贴近生活实际,与大众健康密切相关。整个报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过多媒体的宣讲,图文并茂的展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通过互动答疑让大家进一步明白了科学的价值与魅力。  

  此次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全面塑造了广州地化所良好的社会形象,搭建了科学和公众之间的知识桥梁,激发了广大公众、尤其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切实起到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示范目的。   

 

 

 

 

 

 

 

(公共支撑部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