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在典型苯胂酸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光解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苯胂酸类化合物是一类苯环上含砷酸基团的物质,因其低毒、在动物体内低残留、能促进饲料转化和动物生长,而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此类物质极少在动物体内残留,而是绝大多数以化合物原型的形式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蓄积在粪便中。鉴于动物粪便的农业利用价值,这些含砷的动物粪便往往会被当作农家肥,施用到养殖区附近的农田土壤中。苯胂酸类化合物的水溶性极强,易随降雨和灌溉迁移到养殖区附近的地表水体中。尽管苯胂酸类化合物自身是低毒的,且在低浓度时不会对动物的生理指标造成显著影响。但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如微生物氧化、矿物氧化和光解,苯胂酸类化合物能转化生化成高毒的无机砷(As(III)As(V))。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程和发课题组博士生谢先德在三种典型的苯胂酸类化合物—阿散酸、4-羟基苯胂酸和苯胂酸,在水环境中的光降解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论文系统阐述了苯胂酸类化合物的光解机理,包括无机砷、有机产物和活性氧物质的生成规律,以及单一环境因子对光解的影响机制。同时,结合苯胂酸类化合物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光解规律,辨析了自然水环境中影响苯胂酸类化合光解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上述内容,论文建立了苯胂酸类化合物基于1O2生成和猝灭自敏化光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Water Research (96:136-147, 2016)上发表。 

Xie, X,. Hu, Y., Cheng, H.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Sensitized Photodegradation of Phenylarsonic Compounds, Water Research2016, 96, 136-147.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所综合办公室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