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开展中科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

  

      5月18—19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开展中科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活动吸引了广州市第75中学、广州市汇景实验学校、广东省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众多学校师生以及广州市民约800人次的积极参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卫视为此次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张海祥副所长致辞

谢先德院士作科普报告

      广州地化所副所长张海祥出席活动并致辞,他简要介绍了中科院和广州地化所的历史沿革,承诺广州地化所将会更加努力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立研究单位传播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2天的公众开放日,科普基地标本馆展示了各类岩矿、能源和古生物化石标本,以及地质锤、罗盘和记录簿等珍贵地质物品琳琅满目,吸人眼球。从经历了低温高压作用的深海沉积物到西北地区形态各异的“沙漠玫瑰”,从宝贵的稀土矿石到色彩缤纷的水晶玛瑙,从侏罗纪、白垩纪的恐龙蛋群体到南海和墨西哥湾的新能源可燃冰……从深海区域到西北内陆,从天然矿物矿产资源到人造矿石,从古老的地质年代到最新时期的科学发现……时间跨度与地域跨度巨大的各类标本样品向大家一一呈现。科学家讲解员和在读研究生志愿者用科学严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观者细致地讲解各种标本样品的来源、特性、用途及研究意义,生动地讲述着科学研究与野外科考时的艰辛与趣事。

张兆峰研究员作科普报告

参观科普馆

      在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者们近距离观摩大型室内烟雾舱、14C专用加速器质谱仪、纳米探针、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仪等大型科学仪器和实验平台,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探讨,不仅了解了科学实验原理与知识,也认识到高端科学仪器在环境、地质、考古、医学等生活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多角度、全方位、切实地感受到了国之重器的魅力。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谢先德、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兆峰分别作了题为“天外来客—陨石和陨石撞击坑”和“月球形成与我国探月工程”的科普报告。谢先德向大家展示了地球上获得国际承认的陨石及陨石撞击坑,科普了陨石的定义、分类和用途等基本地学知识;从地外撞击出发揭示了恐龙灭绝的原因;介绍了陨石与陨石撞击坑高压矿物研究对探索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意义。张兆峰为同学们讲解了月球的起源说,包括最初的共生说、捕获说、裂解说,到后来的大撞击过程、月球岩浆洋假说等。详细介绍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进程及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技术革新情况。现场观众提问不断,例如,“有传闻说月球是空的,美国阿波罗探月计划是为了寻找外星人,这是真的吗?”、“月球平均以4厘米每年的速度逃离地球,将会对我们地球产生什么影响?”、“对于日本实现小行星探测器登陆,NASA研发的OSIRIS-Rex行星探测器也将登陆Bennu小行星的情况,我国是否有相关计划?”…… 张兆峰均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解答。科普讲座环节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大家对陨石和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了科学的价值与魅力。

参观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参观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科学文化的普及对科学精神的奠定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搭建了科学和公众之间的知识桥梁,激发了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潜力,培养科学创新意识。切实起到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目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