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1993年成为独立建制的研究所,是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是重要的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并于2020年起作为依托单位开始筹建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研究所坚持“四个面向”,致力于推动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油气与矿产资源等重点学科的发展,着力提升研究所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深地过程与战略资源”和“环境过程与污染防治”两大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等重大科技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陆动力学与岩石圈演化、深部地质过程与地球系统变化、成矿规律与油气成藏动力学、海洋地质与边缘海演化、环境污染与控制等。
  

 

  研究所现有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边缘海与大洋地质、矿物学与成矿学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矿物物理与矿物材料研究开发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广州质谱中心”,与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联合建立的“化学地球动力学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研究与控制联合实验室”,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环境中心和城市环境所联合组建的“国际环境研究与创新中心”,与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地球和行星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一流水准的实验平台,能有效支撑高水平科技创新和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
   
                
  
  研究所已经形成了学科结构相对合理,研究机构与支撑平台相对配套的科研结构与组织体系。现有“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行星科学”4个博士一级学科培养点,“地理学”、“海洋科学”2个硕士一级学科培养点。设有固体地球物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行星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个博士授权点;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第四纪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行星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11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截止到2023年底,广州地化所共有在职职工348人,其中科技人员161人、科技支撑人员72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0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广东省杰出人才(原“南粤百杰”)入选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名,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研究生导师170余人,包括博士生导师近80人(含兼职),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导师团队。
  建所以来,全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2项,其中主持或共同主持研究成果获建所以来,全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15项,其中主持或共同主持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项。2010年以来发表SCI论文3850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和《PNAS》发表论文7篇;获得有效发明专利167项,有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8项。
  研究所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30余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科研院所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所每年出访和来访超过300人次,目前有60多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期刊任职。研究所鼓励研究生到境外知名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除了国家和国科大的公派项目外,研究所设立了所级的交流项目,形成多层次配套的联合培养和国际化培养体系,帮助研究生了解国际科学前沿、开拓国际视野。近年来,研究所每年派出10余名研究生进行中外联合培养。
  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良好,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去向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出国深造等。
  研究所拥有完善成熟的学科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美的园区和良好的住宿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文体活动,是助你成就科学梦想的理想地方!热忱欢迎优秀毕业生和科研人员踊跃报考。